绿园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07 14:44来源:绿园区教育局
【字体: 打印
  为做好2025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根据《长春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的通知》,结合实际,就我区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绿园区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严格遵守教育部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加强与公安、房地、政数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巩固专项行动成果,严肃查处违规招生行为,防范“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确保招生工作平稳,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二、工作重点
  (一)落实学校责任。各学校要制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学校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提前预判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信访处置,确保工作顺利。全面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台账,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常态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
  (二)执行片区招生。根据我区实际划定的学区分布情况分配适龄儿童、少年到学区学校,由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招生条件核验材料,对核验不合格的学生在规定时间返回教育局,教育局会根据学生居住地或有空余学位的学校进行再分配。
  (三)优化招生流程。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指引,进一步优化入学流程、精简证明材料,推动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力争推进以数字化赋能招生入学工作,加快实现报名、材料审核、录取“线上一网通办”的目标。提升线下办理服务水平,提前明确入学需要提交的材料内容和具体要求,推动一个清单告知、一套表格填写、一个场所提交,加快实现“线下只进一门”。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简化无谓的证明材料。
  (四)完善录取制度。我区严格执行长春市招生录取要求,做到“双随机”电脑派位录取制度,电脑派位由教育局统一组织,派位时邀请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机关人员、社会监督员及家长代表现场监督,公证处公证,全程录像并存档。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教育局提出申请报备。
  (五)规范公民同招。统筹测算区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情况,依据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情况核定、备案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对出现超计划招生、超范围招生、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等问题的民办学校,要依法依规核减招生计划。加强对中小学校分班工作的指导与监管,指导学校依标控制办学规模和班额,按照随机原则均衡分班,均衡配备教育教学资源。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组织所谓实验班、重点班、快慢班、提升班等违规分班或选课走班。依据招生计划和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为新生建立学籍。
  (六)特殊群体入学。全面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健全本地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台账,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常态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为解决多孩家庭接送不便困难,在保持“公民同招、划片入学、派位入学、空余派位”的招生办法和流程不变的前提下,由区教育局统筹,结合实际,在具备条件的学校,探索试行同一家庭多孩子女同校就读,但不得在本区域或跨区域自由择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绿园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义务教育中小学的监管与指导。教育局将严格监管优质学校核实入学材料,相关学校要加强工作部署,细化工作要求,将专项行动各项要求落实到今年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和工作中,形成严抓严管的工作态势。招生工作结束后,全面总结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并报送总结材料。
  (二)加强过程监管。各学校要严肃招生纪律,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强招生过程监管,设立专门的招生入学热线并主动公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核查处置,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招生期间出现矛盾问题、舆情问题,学校要第一时间立行立改。对招生问题频发、情节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学校,严肃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对出现超计划招、超范围招、与公办学校混合、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等招生等问题的民办学校,依法依规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处罚。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切实做好招生入学政策解读、信息公开等工作,设立招生咨询电话,及时准确地解答相关政策。在官方网站上建立学区查询平台,提供学区查询服务。加强舆情监测,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应急协调机制,强化招生入学风险研判,稳妥处置招生入学舆情及突发事件,对不实招生信息主动发声、及时辟谣、释疑解惑。